close




(這是Leonard Zakim Bunker Hill Bridge橋墩一端。我的相機夜晚表現不好,只能用白天的照片。)



BIG DIG。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從波士頓市區過橋到查理士河北岸,就是美國版的劍橋 (Cambridge)MITHarvard都在那裡。查理士河是波士頓的母河,像淡水河之於台北,黃埔江之於上海。沿河有兩條大馬路,波士頓市那邊的叫做Storrow Drive,劍橋這邊的叫Memorial Drive。要開車看市區景致,絕對必須到劍橋這一邊來。Memorial Drive 蜿蜒經過哈佛校區邊陲,一旁有綠樹成蔭,一旁是河邊綠地,夏季白天很多人在這裡騎腳踏車、跑步,年輕學生三三兩兩席地而坐讀書說話。隔著平緩的查理士河看市區,白天有帷帆點綴,晚上有波光倒影,不論日夜,都有一股文化老城的風采。





 (這是白天開車經過Memorial Drive 時照的,想到要照的時候已經錯過比較漂亮的一段。照片中兩棟大樓,右邊是Prudential,左邊是John Hancock)

 


Leonard Zakim Bridge



七彎八拐回到市區,我們從North Station(波城的小義大利區)附近上高速路,波士頓的新地標,美麗的白色鋼纜大橋 (全名叫Leonard Zakim Bunker Hill Bridge) 躍入眼簾。這整個範圍就是有名的Big Dig -- 愛它、恨它,波士頓人十多年的交通夢魘。而這座2003年通車,耗資一億零五百萬美元,目前全美最寬的鋼纜橋,就是Big Dig 的見證 -- 美麗願景與無能政府的愛情結晶。




我是一個對於周遭硬體環境幾近冷感的人。樓房在我面前的時候,我享受或討厭它的存在;拆掉了建新的,我對從前了無記憶。波士頓在Big Dig 之前和之後的比對,我無論怎樣絞盡腦汁,都是一片茫然。為了寫這篇文章,特地到相關網站看了照片,才逐漸想起從前到機場的時候得在高架橋上塞車,到小義大利區喝咖啡的時候,那個破舊可怕的地鐵站,如何陰陰暗暗的躲在高架橋下面。


那些片片段段的回憶,讓我瀏覽Big Dig 的相關資料時,特別覺得有滋味。而這些資料越挖越深,發掘很多意外驚喜。這個工程案在我心裡的印象,原來只是一連串負面新聞、醜陋的工地和改道的不便, 在瞭解它更多之後,發現它設計當中許許多多細節值得一提。就以這座橋為例。


Zakim Bridge 116條鋼纜,自南北兩端三十層樓高的人字形塔拉開支撐,橋下沒有支架,是目前全美最寬的鋼纜橋,共有十線車道,寬達55.7公尺。但它的長度短小可愛,只有436.5公尺,以過橋速限55英哩計算,只需20秒就可以走完全程。


這麼一座短橋橫跨不太深的查理士河,做鋼筋水泥的支架很容易,而且一定便宜很多。那為什麼要用鋼纜設計,花了一億零五百萬呢?Boston Globe給我的答案是:基於保護生態,儘量減少侵犯水域。研究生態的科學家認為鋼筋水泥的巨大支架會干擾查理士河好不容易才恢復蓬勃的生態環境,因此屬意鋼纜。


這個美意還不只在此處展現。車道外面,橋的邊緣還特別挖了七十個梯形的孔,允許陽光進入底下的河面,以免橋樑的巨大陰影,改變河中生態。


第一次看見這座橋,真的有驚為天人的讚歎。後來每次經過,在對Big Dig的複雜感情之間,仍然臣服於它的美。它是一名瑞士建築師的傑作。我想如果有一天,這座橋為了什麼緣故不在了,就連我這種人,也一定會清處記得它的樣貌。





美麗的願景


Big Dig 的正式名稱是CA/T (Central Artery/ Tunnel Project) 1991 年動土,至今十六個年頭尚未全部完工。來過波城的人大概都聽過Big Dig 這兩個字,有些人甚至以為就是Zakim Bridge。這個工程牽涉很廣,用一句話敘述,就是改善市區交通的心血管繞道手術。


話說波城市區原有一條很長的高架橋,從North End 延伸到South Boston,稱為「大動脈」 (Central Artery)。由於年代久遠,這條六線道的大動脈心肌梗塞已經多年,交通專家表示,如果再不想法子解決,到2010年,一輛車從南端開到北端,可能要花上十六個小時!(也就是說,等同於紐約直飛台北。)這樣的彆腳交通一定會扼殺波士頓的工商發展,大量汽車塞在橋上排放的廢氣,也會造成可怕的空污。因此政府從一九八O年代開始,便計畫著在比地鐵軌道還深的地下,挖掘八到十線的大隧道,並且將高架橋拆除之後空出來的平地,儘量留作開放空間,為波城增加綠地。


改善交通是都會發展極為重要的一環,也是極為正常的考量。讓我覺得眼睛一亮的,是他們竟然希望把空出來的平地留作公園。這些平地雖然細碎,但因位於商業區,經濟潛力無窮,以生意的角度來看,不做商業開發是很大的犧牲。本來我對於Big Dig 沒什麼特別感覺,多年前第一次聽人這樣提起,當下便對它另眼相看。


去查了一下相關資料,工程全部結束後,連同工程廢土運到港外垃圾填海場製造的新生地一併計算,估計將使波城多出四百英畝的公園。在這四百英畝的公園用地裡,預計市區將種植2,400 棵大樹、7,000 株矮灌木。填海新生地的工程進度較快,目前已經有 2,500 棵樹、26,000 株矮灌木開始生根茁壯。





坎坷的荊棘


工程的理想令人興奮,越挖越大的錢坑令人沮喪,忍受長達十年之久的交通黑暗期,令人抓狂。


Big Dig 還沒動土便受到廣泛注意,除了它對波城交通和經濟的可能衝擊之外,更因為它是美國史上最貴的公共工程。原始預算到底是多少,經過無數次的追加,已經眾說紛紜。我查了幾個非營利組織和教育團體做的報導,從20億美元到45億美元都有人說。覺得差很多嗎?差不多啦。因為事實上花掉的,是將近150億美元!而且工程雖然已進尾聲,這筆花費,仍是現在進行式。


隧道橋樑一段段分批完工通車,舊高架路一段段分批封閉拆除。中間幾年時間隔開,從前刻骨銘心的塞車之痛一點一點減輕,沒有生小孩那種一次解決的暢快,整個工程在交通方面的貢獻,無可避免的被模糊化了。比較清楚的,是預算不斷追加,和政府腐敗、安全堪慮的流言。


民怨早在大家心中沸騰,去年一個已經完工通車的隧道竟然發生天花板掉下來砸死車內無辜民眾的憾事,使累積下來的怨氣直衝雲霄。這起意外證實了先前輿論對於施工品質和偷工減料的懷疑,迫使麻州高速公路管理局關閉好幾條問題隧道,僱用數百名工人一枚一枚檢查固定天花板的釘子。不消說,政府單位因此丟官的人不少;民間方面,有承包商賠償政府鉅款達成和解,也有承包商依過失殺人遭到起訴。


非但天花板鬧出人命,多條隧道也傳出滲水問題,而且至今仍找不出原因。隧道挖完了,一百五十億的錢坑,還要繼續挖下去,真是名符其實的Big Dig




頭都剃了,非得堅持到底


Big Dig 牽涉的隧道太長太多了。如果砸死人的意外早幾年發生,工程是否還能依原計畫進行下去,值得懷疑。但目前工程已經進行到最後階段 整地建公園,如果不把它好好完成,並將安全問題解決,先前砸下去的一百五十億不白花了嗎?行百里半九十,最後的幾步非常重要。Big Dig 工程長遠能否成功,道路維修是決定性的因素;適當提高用路費用是無可避免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不管怎樣,整個工程對於環境的尊重,還是非常值得讚賞。希望很快能夠看見新的綠地點點!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ilvia Lee 的頭像
    Silvia Lee

    球型宇宙

    Silvia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